卓众商用车商用汽车杂志社主办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开沃汽车江民:以“四开”模式破局,重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生态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整车企业如何与供应链伙伴携手突围?在近日举行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上,拥有35年行业经验的开沃汽车集团副总裁、淮南基地总经理江民,以一场题为《坚持“四开”造车—深度融链强链》的演讲,给出了一个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细节的答案——通过“开门、开放、开拓、开心”四大理念,打破传统壁垒,重塑整车与供应链的共生关系。

ueditor_1763786959_92678.png 

面对新势力崛起与市场内卷的双重压力,传统车企正经历深刻变革。江民坦言,作为一家从商用车转型而来的车企,开沃也曾陷入“痛苦的徘徊”。但他强调,真正的出路不在于单打独斗,而在于与整个供应链体系深度融合、共同进化。

“开门造车”是第一步。江民介绍,开沃在安徽淮南打造了全国首个可接纳小学生参观的“园林式友好工厂”,让造车过程不再神秘。“每个建筑物都是销售员”,用户下单后可实时追踪爱车的生产流程。更重要的是,这种“开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是思维的转变——从工程师主导转向“与客户需求同频共振”。例如,在座椅设计上,不再只关注安全指标,更重视直接影响购买决策的舒适性。

如果说“开门”是对用户的开放,那么“开放造车”则是对供应链伙伴的深度协同。江民指出,过去整车厂常将问题推给零部件企业,形成“各自为政”的割裂局面。为此,开沃在全新车型“创维鸿途”的开发中,推行完全开放的联合开发模式。他举例称,与车桥供应商共同攻克国内首款“同轴桥”技术难题,不仅成功应用,还反向帮助供应商提升质量体系。此外,开沃坚持“开放的利益观”,与供应链、经销商共享收益,并主动对标市面上所有优秀乘用车,以开放心态学习对手,最终实现国内首款真正“商转乘”技术车型的落地。

“开拓造车”则体现在技术创新与价值定义上。创维鸿途是在一张白纸上正向开发的全新产品。团队以“为客户创造有效价值”为核心,大胆提出全球首创的“左右舵通用化”技术。尽管初期被质疑“不可实现”,但通过38项专利攻关,最终将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85%,节省模具费用超4000万元,并让英联邦等右舵市场客户无需额外开发即可同步提车。尤为可贵的是,开沃选择不申请该技术专利,“希望所有中国车企都能用,推动行业整体进步”。同样体现用户思维的是对物理按键的坚持——在全行业取消实体按键的风潮中,开沃顶住压力保留关键操作键,如今这一选择已被市场验证为前瞻性决策。

最后,“开心造车”关乎战略定力与长期主义。江民直言:“人头攒动的地方没有好风景。”与其在国内红海中厮杀,不如“出深海、出远海”。创维鸿途已成为国内商用车领域首款获得欧盟R155/R156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认证的产品,计划于2026年1月进军欧洲市场。同时,开沃主动“补位”——补齐安徽商用车出口短板,助力淮南城市经济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挣到钱才开心,”江民说,“但必须通过好产品让客户愿意买单,用有效奋斗获取合理利润,才能持续投入研发。”

开沃汽车的“四开”造车哲学,本质上是一场从封闭走向共生的供应链革命。它不仅重新定义了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更将用户需求、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视野编织进同一张价值网络。在智能新能源汽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种深度融链、强链的实践,或将成为中国车企穿越周期、赢得未来的关键路径。

获取文中车型询底价

发表评论

跟帖 0 参与 0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

阅读下一篇

补能体系需“充换协同、场景适配”——访京能新能源副总裁郭辉

卓众商用车

卓众商用车网官方账号

1418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一键咨询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