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众商用车商用汽车杂志社主办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清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是一年中的第5个节气,标志着中华大地进入“人间四月天“的好时节:春意正浓,万物刚刚复苏,一切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图片

追本溯源

     我们现在过的清明节,严格意义上是融合了寒食节和清明,具有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周礼》记载,周代就有“禁火”制度,人们通过观察大火星的位置来决定何时熄灭旧火、点燃新火,这就是寒食节的源头。由于寒食节在冬至后第105天,也就是清明前1-2天,寒食禁火,清明取火,这种时间的微妙衔接,暗含着中华文化“死生相续”的哲学智慧。

     历史上寒食、清明,曾经按照各自的轨迹融入人们的生活。直到唐玄宗时期,朝廷将寒食扫墓定为法定活动,两个节日才逐渐融合,扫墓由寒食扩展到清明,放纸鸢、打秋千、蹴鞠、走马等游春时的娱乐活动逐渐被纳入寒食,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

     民间仍然流传的很多习俗,都体现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比如清明节为逝去的亲人扫墓,承载着慎终追远的庄重与生生不息的希望。正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诗词歌赋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法定节假日

      从2008年1月1日起,清明与端午、中秋一起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全体公民放假一天。怎么过清明?古人清明除了扫墓祭祖,“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秋千”,《战国策》里齐国临淄人蹴鞠,唐人头戴柳枝以驱毒虫,宋元人柳枝插于门上避瘟疫,柳枝插于屋檐则“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清明吃什么?古代寒食节要禁火三天,只能吃冷食,流传至今演变为吃青团。

     这就是我们流传千年的节日——清明。

来源:商用汽车杂志

获取文中车型询底价

发表评论

跟帖 0 参与 0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

阅读下一篇

新布局!一汽解放和韩国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

于晶

商用汽车杂志主编,卓众商用车网总编辑

19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一键咨询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