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交办运〔2025〕48号),决定自2025年7月至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车辆运输车超标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以进一步规范车辆运输车的使用和管理,维护整车物流市场秩序,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何为车辆运输车?
车辆运输车是指专用于道路上运输乘用车(轿车、微型客车等整车)的货运车辆,其基本组成形式为一台牵引车配合一辆或多辆专用挂车(或铰接列车),并按装载层数和结构形式分为以下三类:
①平头铰接列车:由牵引车与一辆平头专用挂车通过铰接机构连接组成,上层单排或双排装载乘用车,装载量一般不超过6 辆。
②长头铰接列车:牵引车车头较常规铰接列车更长,可增加前部装载空间,全列车可装载7 辆及以上乘用车。
③中置轴车辆运输车:挂车轴组位于车厢中部,利用双层或多层结构大幅提高装载量,标准装载8 辆乘用车(小型车可装9 辆)。
三种形式的车辆运输车均必须符合《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中对外廓尺寸(长度、宽度、高度)、轴荷及整车最大总质量的强制性要求,未经符合标准的车辆不得注册登记、发放道路运输证或上路运营。
此次专项整治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整车物流市场需求激增,一些物流企业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单车成本,擅自超长、超宽、超重装载车辆运输车,导致制动性能下降、操控性变差,极易引发追尾、侧翻等严重交通事故。
业内专家指出:“车辆运输车体型庞大、转弯半径大、盲区多,超限装载后车辆稳定性显著降低,驾驶员需高度集中,但长时间驾驶易疲劳,安全隐患极大”。
此外,不同地区执法标准不一,监管存在漏洞,部分车辆还出现“套牌”“假证”“大吨小标”等典型“逃费”“逃责”行为。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治理,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直接威胁道路交通安全与桥梁结构安全。
笔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就下发了《深入推进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办运函〔2018〕702号),提出了较为严厉的治理措施,包括企业监管、源头管控和强化惩戒,通过“源头+过程+惩戒”三大环节的闭环治理,2018年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后续运行中仍出现个别地区“以罚代管”、企业超限运输反弹等问题。
2025年车辆运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解读
《行动方案》明确,本次专项治理行动共持续6个月(2025年7-12月),分四阶段推进,主要包含:
1. 严格新增车辆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对新增车辆外廓尺寸查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予注册登记或配发道路运输证;对生产不合规车辆的企业依法处理。
2. 强化源头装载监管。督促乘用车制造企业、整车物流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车辆运输车进行合规装载;严禁不合规车辆出厂上路,对指令或强令超限装载的行为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处罚。
3. 加强路面执法检查。在乘用车装车点、物流场站、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加大执法力度,对超标装载、非法改装、使用临时号牌运输等违法行为现场处罚,并将违法车辆纳入高风险车辆清单,重点拦查教育。
4. 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机制,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车辆吊销道路运输证,对驾驶人停止从业资格,对企业停业整顿或吊销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5. 宣传培训与总结评估。通过培训、宣传、行业自律等方式提升企业与驾驶员合规意识;年底对专项行动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